一日惊魂之后,如何看待当前的银行股行情? 每日观察惊魂一刻股市 如何看待a股当下的银行股
创始人
2025-07-02 08:34:05
0



最近,银行成了A股当红辣子鸡。

事实上,2025年初至今,股份制行、农商行、城商行均大涨近20%,领涨沪深京三市。这还是在去年银行板块大涨近50%基础之上实现的,彼时全年涨幅第一名。

拉长时间统计,自2024年以来,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暴涨逾100%,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成都银行等涨逾90%。即便是市值大块头的“四大行”也不甘示弱,均在50%以上,且近期持续刷新历史新高。



图:A股银行板块涨幅TOP10,来源:Wind

极致抱团之下,银行板块在6月27日没有明显利空因素之下,突袭暴跌3%。这引发了一些人的警惕,认为银行趋势性行情可能要逆转了。当然,更多人认为,这只是银行牛市行情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更在意寻求合适上车机会。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疯狂的银行?

01 基本面向下,股价向上

在A股市场,以年度为单位的板块趋势性大涨,往往意味着基本面表现较为强劲,亦或是困境反转,有持续较好改善。

然而,银行却是一个例外——基本面向下,股价持续向上。

截止2025年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2%。这是继2021年三季度见阶段顶之后,维持波折下移的局面。其实上,看拨备前利润早在2022年四季度便开始出现负增长,已经维系了十个季度。

但只看归母净利润,整体表现要比营收、拨备前利润要好得多,那是因为拨备覆盖率成了银行利润的“调节剂”。截止2025年一季度,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7.9%,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走低了。



图:上市银行业绩累计同比增速,来源:民生证券

银行收入大头是净利息收入,又与贷款规模以及净息差密切相关。2024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约373万亿元,同比增长7.2%,而2023年之前多数年份均在10%以上。这也很好理解,资金放贷规模与宏观经济增速大致匹配,后者有所下移,放贷规模增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

最令银行头疼的还是净息差。截止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续创历史新低。中国央行曾经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银行业净息差水平保持在1.8%是一个比较合意的状态,目前却远低于这一水平。且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1%。

6月25日,招行行长王良在股东大会上称,2025年一季度是一个重要拐点,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不良贷款率。两者出现“倒挂”,意味着银行的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三项成本,对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金融市场定价来看,如果一个行业营收、利润持续下滑,估值更低才符合正常逻辑。但银行板块估值伴随股价持续上涨得以持续上行。截止6月27日,中证银行PB较最近五年最低的0.49倍上升了45%。



图:中证银行PB走势图,来源:Wind

由此可见,银行持续大涨并没有基本面支撑。唯一的解释是资金游戏下的估值抬拉。

02 资金抱团盛宴

回溯来看,A股银行走牛的大致时间节点出现在2023年底。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答案是“国家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真正发力稳市场,逐步引导其他主力资金介入抱团。

2024年初前后,A股市场极为低迷,市场信心不足,多数公司估值处于多年新低水平。在此大背景下,“国家队”开始明确向市场发出信号,增持银行或ETF来稳定股市。

据事后披露,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中央汇金增持工行2.87亿股、农行4.01亿股、中行3.3亿股、建行0.71亿股。而上一次明确宣告增持四大行还是2015年8月,彼时A股正处于“股灾”恐慌之中。

2024年末,“国家队”持有A股ETF超1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800%,占市场总规模超三分之一。其中,大头是宽基指数(尤其是沪深300),通过头部公募产品稳定市场,已经有类“平准基金”的属性。

强大号召力下,包括散户在内的资金从2024年开始密集大规模流入ETF基金。2024年末,全市场ETF总规模高达3.77万亿元,较年初大增1.72万亿元。其中,其余类型资金主体累计流入超8000亿元,规模同样庞大。

ETF中,沪深300、上证50这类宽基类指数基金占大头,且权重最大的也是银行。被动资金持续流入,银行也是最受益的板块。

除此之外,2025年开始,公募主动型资金在银行赚钱效应以及公募新规刺激下,加大了银行股仓位配置。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要明显下降。

基金经理比较基准往往是沪深300,其次是A800。要实现自个不被降薪,会驱动更多公募基金往对标的指数去靠拢(因为历年多数公募基金跑不赢沪深300)。

而沪深300指数中,金融板块权重超25%(银行占15%左右),远超其他一级行业。金融又是公募基金常年低配板块,导致其出现明显的回补或调仓迹象。

新规发布后,中证银行累计大涨超10%,且进入连涨模式,连续破掉2015年、2018年、2021年阶段性高点,直逼2007年大牛市鼎峰。期间,沪深300权重最高的兴业银行大涨超17%,取得明显超额回报。

总体来看,2024年“国家队”发力,2025年公募借力发力,共同驱动银行板块顶着基本面下行连续走了超过一年半的牛市行情。

当然,这些资金主体发力银行,背后也暗藏一条逻辑主线。2024年末,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表示2025年要“稳楼市股市”。今年大盘几次大跌,比如1月、4月,“国家队”均在短时间内通过ETF的方式注入了大量流动性,稳住了股市基本盘,也凝聚了其他资金主体的共识——有人兜底银行,根本不用怕。

只要这一预期在,而它又是其他资金主体的强风向标,那么银行的疯狂抱团难言轻易结束。

03 持续“抱”下去?

6月27日,银行的突袭大跌,更像是部分公募基金在二季度末前集中调仓银行,以保证投资风格与原有定位保持一致。而一旦过了6月30日,因持仓标的不透明,或又可以去抱团银行了。

但银行抱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

显然不太会。因为基本面持续往下走,估值应该更低,而股价因资金面逆势持续大涨,那么导致估值抬升非常快,未来存在一个反转下跌临界点——即估值泡沫化。

当前,中证银行指数PB为0.71倍。其中,招商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PB超1倍,基于其业绩表现,估值算是合理偏贵了(在2024年之前,市场对银行有偏见,使之长期偏离合理估值水平),但还没有达到泡沫化的程度。

基于资金面逻辑以及估值角度看,银行趋势性上涨可能还未结束,但未来涨幅空间会越来越小,不应沉侵牛市中无法自拔,毕竟现在完全靠资金推升估值。

在此大背景下,更好策略或许是挑选一些还有业绩成长性、坏账拨备率高、坏账率低的城商行。

这些城商行净息差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匹配,其增速普遍会优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并且,部分城市行发展转型要更慢一些,未来还可以吃零售占比提升的大逻辑。这些都是股份行、四大行之前已经走过的路。

同时,也要避开经营质地相对较差的中小银行,即市场估值给的最低的一批银行,比如贵阳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等。其中,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在过去四年持续下滑,且2020年开始不再实施分红,成为A股唯一一家连续四年不分红的“铁公鸡”。

因此,郑州银行股价也很萎靡,较2018年上市初期大跌六成以上。即便在银行板块屡创新高之际,股价涨幅远远落后其它主力银行。可见,市场并不是乱涨一通,定价依旧有理有据。

总体来看,A股银行板块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估值逆势修复,未来将进入风高浪急的博弈阶段,分歧与波动都会更大,降低回报率预期更为合适。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宁德时代之后,锂电龙头欣旺达赴...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图片来源:PixabayA股锂电龙头欣旺达(300207.SZ)...
*ST苏吴存多重退市风险,子公... 记者 黄敏2025年7月1日,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苏吴,证券代码:600200)发布...
力压比亚迪,中国又一汽车巨头诞...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中国又一汽车巨头。作者:象视汽车来源:象视汽车(ID:xiang...
分拆动力电池板块上市停滞2年,...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中国 资料图继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和亿纬锂...
立讯精密拟发行H股;贵州茅台已... 今日焦点贵州茅台:截至6月底已回购338.21万股 使用资金总额52.02亿元贵州茅台公告称,截至2...
V观财报|广田集团董事长于琦辞...   中新经纬7月2日电 广田集团2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于琦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于琦先...
立讯精密计划港股IPO 剑指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果链一哥”立讯精密也要赴港上市了。7月2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提...
V观财报|瑞康医药副总裁李喆被...   中新经纬7月2日电 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康医药”)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
金融央企连续换帅,选举52岁女... 【高管】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高层大近来变动,不仅迎来女掌门人,总经理也宣布离任。根据国投资本(...
从“融资窗口”到“价值枢纽” ... 图/ic文|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璐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王可第2025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