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5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并讲话。会议指出,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对下一步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金融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抓好一揽子货币金融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传导,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会议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维护市场竞争公平秩序,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提高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央行此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通过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研发和设备更新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较低的融资成本意味着它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资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金融总量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合理的金融总量增长能够避免经济出现过度紧缩或过热的情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使其与经济增长相匹配。例如,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时,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柏文喜说。
袁帅表示,会议明确,在重点领域支持方面,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精准地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例如,对于一些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帮助其突破资金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金融支持可以通过消费信贷、消费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内循环的畅通。”袁帅进一步分析,民营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能够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稳定企业经营,保障就业民生。稳定外贸对于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至关重要,金融支持可以通过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等服务,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柏文喜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政策的最终效果。在当前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优化传导机制尤为重要。例如,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央行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更精准地将货币政策意图传导到实体经济。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到有需求的实体经济部门。同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也可以拓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加顺畅地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