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穆白
在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
港股市场汇聚了以“中国科技十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如中芯国际、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构建起覆盖半导体、AI、新能源车、云计算的全产业链优势。港股科技企业在技术革新与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
今年一季度,港股呈现 “前高后稳”的结构性行情,恒生指数累计上涨 15.2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0.74%。多名公募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表示,港股科技进入2025年的估值水平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洼地水平。即使经过了一季度的大幅反弹,仍然是全球最具性价比的科技资产。
受国际流动性波动及市场情绪影响,当前许多优质科技股的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市盈率指标显著低于国内其他板块。在重估中国资产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块具备十足的战略配置价值。近日,中金公司发表港股策略报告称,预期今年南向资金累计流入约8000亿至1万亿港元。
香港科技ETF(159747)与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C:020988/020989)为投资者提供了差异化配置工具。
图源:图虫创意
港股科技板块配置新窗口
自2018年港交所实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新经济企业陆续亮相港股,占比从2015年的34%提升至近60%。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并强调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此外,2025年以来,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
业内预计,未来香港市场有望吸引大批科技龙头公司赴港上市,港股科技板块正日益成为布局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入口。
参考发达国家,科技行业表现突出,参考美国过去20年的各行业收益率,科技行业排名第一,超额收益明显。
从估值水平来看,近期受国际流动性波动及市场情绪影响,港股市场有所回调,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中国银行研报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恒生指数的PE、PB分别为9.86倍、1.04倍,分别处于2019年以来51%、59%分位数水平。中长期来看,投资价值仍然较高。
海外流动性与国内基本面决定了恒生科技长期走势,港股市场将来有望迎三重利好,恒生科技上涨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市场预计,美联储年内有可能进行降息。从国内政策面来看,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劲实力;房地产支持政策频出;减税降费,降低印花税。从基本面来看,部分互联网板块龙头标的未来业绩增速或向好;从资金面来看,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有回流预期。
中金公司认为,整体测算下来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亿-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亿-10000亿港元左右。
平安证券指出,港股在国内释放稳经济稳市场信号下企稳,当前港股经历回调后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中期维度,AI产业变革和国产科技自主可控的叙事仍将延续,继续看好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
南方香港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熊潇雅表示,随着港股成长股从去年以来大幅提高股东回报,很多成长股也具备很高的价值属性,不仅在估值、综合股息率与市场追捧的公共事业、周期行业类似,而且成长性更好、更加轻资产、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行业格局同样“月明星稀”,港股互联网行业是新的“价值股”。
多路资金加仓香港科技板块
2025年以来,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港股科技赛道更是风起云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超过40%。
“科技十杰”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涵盖了未来中国科技的核心方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云计算、AI等。这十家公司均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彰显了港股在中国科技领域中的核心战略地位。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受到各路资金的关注。据中信建投最新研报统计数据,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
南向资金也踊跃流入,尤其在3月之后,成为驱动本轮港股反弹的主力。即便在近期市场因为关税风险引发的波动中,南向资金依然维持强势。仅4月9日当天,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355亿港元,创造了有史以来日度净买入额新高。
中金公司4月28日研报显示,年初以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南向净流入规模达到6040.8亿港元,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的四分之三,日均流入规模为去年的2.5倍。
外资同样看好中国资产,也用真金白银加仓港股。根据贝莱德、富达、路博迈、施罗德、摩根士丹利、安联基金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这些机构旗下的多只权益类产品普遍保持了较高的仓位,并且部分产品积极布局港股。其中,安联中国精选、贝莱德先进制造、施罗德中国动力等加仓了科技板块。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一季度,港股市场热度较高、基本呈现了“科技主导、消费复苏、创新药反弹和汽车大涨”的局面。而南下资金以及部分海外资金逐步推动港股实现了全球最为领先的一季度市场表现。
指数投资新选择
在香港科技板块,恒生科技指数与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是最具表征性的两只指数。
长期以来,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以恒生科技指数为标的指数的基金产品,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25日,挂钩的基金规模合计1704.61亿元。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则是目前港股市场上唯一一只实现“科技十杰”全覆盖的指数,而且当前权重占比70.79%,深度绑定中国科技领域龙头。
整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注重“平台经济”与“技术消费”的融合布局,而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更倾向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赛道,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风格取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当前,指数化投资方式已广受市场各界的认可,并逐渐成为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主流选择。在具体港股科技类基金的选择上,场内市场的香港科技ETF(159747)与场外市场的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C:020988/020989)两只产品深度绑定香港科技板块,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科技ETF重仓股则为小米集团、阿里巴巴、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美团、京东集团、网易、百度集团、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辉健康。主要聚焦在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平台经济、创新药等科技引领的板块,涵盖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多个关键环节。
香港科技ETF今年一季报指出,一季度市场在“政策托底+ 科技突围”的主线下呈现显著分化,受益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小盘风格占优,科技和制造板块表现突出,二季度市场或将进入“经济数据 验证+政策落地”的关键窗口。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C:020988/020989)重仓股为腾讯控股、京东集团、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中芯国际、快手、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囊括各大科技龙头。
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基金一季报分析称,DeepSeek这个话题还能继续讲很久,即使看到几个月、半年、一年以后DeepSeek这个热点过去了,AI的发展也不会停下来,会有下一个热点出现,所以它是一个非连续性、离散的一种市场机会体现,最终长期它会连成整个AI大趋势。
上一篇:鸣鸣很忙冲刺港股IPO:低价策略能否支撑万店扩张的资本叙事? 鸣鸣很忙港交所上市申请 鸣鸣很忙价格优化策略
下一篇: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上限263港元/股,预计募资规模40亿-50亿美元 宁德时代股票发行价 宁德时代拟发行不超30亿元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