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特朗普关税对中国产业国际布局的影响 荀玉根:特朗普关税对中国产业国际布局的影响
创始人
2025-05-09 20:19:37
0

荀玉根 李俊 (荀玉根系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结论:①特朗普上台以来,希望借助关税政策解决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难题;但事实上,无论是双赤字还是制造业回流都未实现。反而,导致全球对美元系统的担忧,带来股债汇三杀。考虑到中期选举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预计特朗普将调整关税政策。②中国供给产业链处于全球三大中心之一;中国出口份额领先全球,并持续处于高位。此外,中国出口结构更加均衡,各类型产品都处于全球前列。③中国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调整产业在全球的布局。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有望围绕欧盟、日韩、东盟以及中东等经济体形成新的经贸秩序。

特朗普关税对中国产业国际布局的影响

国泰海通国别研究联席首席分析师 李俊

国泰海通首席经济学家 荀玉根

今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不断推出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尤其是中美的关税摩擦不断升级,引发全球市场关注。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要实施这么强硬的关税政策呢?不断升级的关税摩擦对我国产业链有何影响?我国产业链在全球布局有何变化?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1. 特朗普的困局与挣扎

特朗普在去年总统竞选期间,便释放出新一轮关税政策的信号。今年1月上任后,特朗普陆续实施部分关税政策。尤其,在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宣布了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大幅震动。尽管,特朗普此后暂停了多数经济体的“对等关税”90天,但与我国之间的关税摩擦却不断升级。

1.1 特朗普的困局:残酷的“双赤字”

特朗普面临的第一个困局便是高企的财政赤字。截至2024年,美国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为1962年以来高位(仅次于疫情期间2020-2021年)。美国财政赤字率也连续2年高于6%,同样处于历史高位。

特朗普团队深知财政赤字的问题,尤其是在大选期间就明白新政府将不得不面临高达36万亿美元的债务压力。特朗普团队在其上任后,便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

例如,一方面,通过成立政府效率委员会来削减政府支出;另一方面,主张“对外加税,对内减税”,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特朗普面临的第二个困局便是高企的贸易逆差。截至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高达1.2万亿美元,为1960年以来新高,已经连续4年处于1万亿美元以上。并且,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自2010年以来,长期处于4%附近。

特朗普团队认为,贸易逆差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贸易系统中遭受了不公平对待;认为美国的多数贸易伙伴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攫取了美国太多的利益,并主张通过强硬的手段来平衡贸易。

例如,一方面,对具体行业或产品(例如钢铁、铝等)提出普遍关税;另一方面,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针对不同的经济体推出了不同的“对等关税”





1.2 特朗普的挣扎:冰冷的现实

关税政策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时,就希望通过关税手段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尤其是其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中国,当时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截至2024年,经历关税摩擦后,美国自中国进口大幅缩减,中国被墨西哥替代,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也确实大幅缩窄了,相比2017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缩减了760多亿美元。

但是,美国与全球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了43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的关税政策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带来的更多是贸易转移而已。例如,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了1000多亿美元,与越南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了890多亿美元,与加拿大的贸易逆差扩大了近500亿美元。



关税政策并不能解决政府财政压力问题。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实施关税政策后,美国关税收入有明显抬升。从2017年的300多亿美元升至近1000亿美元(2022年)。但是,美国的财政缺口却从2017年的6600多亿美元扩大到万亿美元以上;即使疫情结束后,缺口也并未明显缓解。可见,关税收入的增加只是杯水车薪。

如今,美国总债务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光一年的利息支出都在1万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不仅没减轻,反而在加重。





1.3 特朗普的冲击:股债汇“三杀”

特朗普团队希望通过关税政策,来解决贸易逆差扩大问题,促使制造业回流;也希望借此来弱化美元,降低利率和通胀水平。

然而,现实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特朗普不仅没有实现其初步目标,反而加大了市场对于美元体系的担忧。

第一,加剧了经济的波动。过去几年美国经济相对稳定,市场一度强调“美国例外论”。如今,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下,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大幅加剧。例如,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飙升至历史高位;IMF最新公布的经济展望显示,预计美国2025年陷入衰退的概率为40%,去年10月的预测值为27%。



第二,加大了通胀的风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大了市场对于美国通胀“最后一公里”的担忧。尽管3月美国通胀有所放缓,但市场倾向于认为这一结果暂时还没有反映出关税政策的影响。例如,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美国1年期通胀预期已经飙升至6.7%,基本为1981年底以来新高。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此次关税政策冲击有可能促使2025年美国通胀上升3个百分点至6%附近。



第三,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下,美股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多次股债汇“三杀”的场景。例如,美股三大指数自2月下旬开始持续调整,尤其是纳斯达克一度跌超20%。

不仅如此,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8来到2022年初的水平;美债也不再避险,遭到抛售,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升至4.5%以上。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加大了市场对于美元体系崩溃的担忧。





此外,美债到期也遭遇挑战。今年美国债务上限已经到期,需要就新的债务上限协议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截止4月28日,美债今年到期规模仍有近9万亿美元,将给特朗普团队带来不小的冲击。

如果,美元体系裂缝继续扩大,美债需求将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那么,等到美债供给释放的时候,美债利率或将进一步飙升。这也是与特朗普降低利率的初衷相背离的。



1.4 思考:特朗普将调整政策

特朗普团队除了应对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外,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2026年的中期选举。当前共和党掌管两院,有利于特朗普很多政策的推行与实施。

不过,共和党仅在参议院有明显优势(51个席位VS 45个席位),众议院的优势非常微弱(208个席位VS 205个席位)。一旦,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表现不利,丢掉两院之一、甚至丢掉两院,特朗普将成为“跛脚”总统,其很多政策将难以推行。

根据经济学人调查显示,截至4月23日,特朗普的反对率上升至54%,净支持率为-13%,不及其第一任期同期水平,远不及拜登和奥巴马的同期水平(二者净支持率都为正)。



而且,根据经济学人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经济,远高于公众权利、医疗健康、国家安全以及移民等问题。

可见,为了赢回公众的支持,提高中期选举的胜率,我们预计,特朗普将调整其强硬的关税政策,关注2季度末和3季度时间窗口



2. 供给端看中国产业的韧性

自4月中美关税摩擦不断升级以来,市场较为担心关税政策冲击我国产业。实际上,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供应链中心之一,并且形成了全产业链模式。中国的供给具有不可替代性,至少在短期难以被替代。例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政策冲击下,中国产业链也保持了稳定。

2.1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心之一

中国成为全球三大供应链中心之一。由WTO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显示,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供应链中心主要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主,分别为“欧洲工厂”、“北美工厂”以及“日本工厂”。彼时的德国是欧洲最大的供应中心,几乎所有欧洲国家最终产品的大部分增加值都来自于德国。美国则与北美伙伴墨西哥、加拿大以及日韩、巴西、澳大利亚等保持密切联系,是北美供应中心。而日本则是当时亚太地区的供应中心,美国、中国、韩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都将日本作为最重要的增值供应商。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化,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和提速,逐步取代日本成为亚洲供应中心。由《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来看,中国、德国和美国成为新的全球三大供应链中心。并且,中国相比之前的日本,与中心国以及更多的亚洲经济体或区域保持紧密的联系。





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游位置。根据张会清等(2018)考虑产品的技术属性后,对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划分显示,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上游位置,中国则已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游位置。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处于领先地位。自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份额不断提升,从不足10%快速提升至20%以上。尤其是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份额最高的经济体。截至2023年,这一份额更是接近30%,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仅15%左右。



2.2 中国出口规模全球最大

中国出口规模全球最大。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于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截至2024年,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高达6.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2.5%,高于美国的11.0%和德国的6.3%。其中,中国商品出口总额高达3.8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4.6%,明显高于美国的8.5%和德国的6.9%。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持续处于高位。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不断提升,从不到5%提升至10%以上。在经历了2018年第一轮贸易摩擦后,中国出口份额略有放缓;不过,随后又快速回升,在2021年达到历史高峰(14.9%)。

即使在疫情后全球其他经济体产业链有所修复,以及近2年全球需求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份额也依然处于历史高位(14%以上)

可见,中国出口在全球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难以被撼动。





2.3. 中国出口结构均衡

中国出口在产业链的各位置都处于领先位置。从原材料来看,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自2001年之后快速提升,从不足5%提升至17%附近。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出口国,第二的美国出口份额只有9%。

从中间品来看,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约9%,仅次于美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的中间品出口国。

从资本品来看,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约12%,仅次于美国,同样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资本品出口国。此外,中国消费品出口份额也位于全球第四。

可见,中国具备全产业链模式,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产品都具有较大优势。



3. 中国产业国际布局面临变化

在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政策下,必然给我国产业链带来一定冲击,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已经高达100%以上。为了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干扰,我国不仅需要保持自身产业链的稳定,也需要积极的探索新的出路,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等领域做出积极调整。

3.1 出口目的地已悄然变化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明显下降,但对全球出口保持稳健。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及时调整出口布局,对东盟、俄罗斯、印度等区域出口更多。

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在2018年之前,我国出口对象主要为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份额接近20%,出口到欧盟的份额也超过15%,二者合计超过35%。

在2018年经历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对于出口对象有所调整,逐步减少了对美欧的出口,逐步增加对东南亚经济体的出口。2023年东盟取代美欧,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截至2025年1季度,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份额超过17%,而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份额仅13.5和14.3%。尤其是出口到越南的份额已经接近5%。



中国产业链分布相比之前更加均衡。从具体区域来看,202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份额相比2017年减少了4个多百分点,是减少最多的。其次,是对日本出口份额减少1.8个百分点。但是,对越南出口份额增加1.3个百分点、对俄罗斯出口份额也增加1.3个百分点,对马来西亚和墨西哥出口份额都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



3.2 对外投资的产业布局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不仅在贸易领域的布局有所调整,在投资领域的布局也有所调整。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近几年加大对东盟地区的布局,对美欧等地区投资明显减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全球处于前列。截至202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高达44.4万亿美元,较2022年再度增加近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升至2.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6.5%;仅次于美国的9.4万亿美元和荷兰的3.4万亿美元,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三。此外,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前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常年在6成以上。其次,投资较多的是拉美地区,大概有20%左右的份额;欧洲在5%左右,北美不足4%。

近几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投资布局也有所调整。相比2017年,我国向亚洲地区投资的份额提升5个多百分点,而向其他区域投资份额均减少1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来看,我国对东盟投资份额提升1个多百分点至6%左右,而对欧盟投资份额下降1.3个百分点至3.5%,对美国投资份额下降0.9个百分点至2.8%。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聚焦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截止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占总份额的39.9%。该行业以投资控股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卢森堡等国家或地区。

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与制造业,分别占14.3%、11.0%以及9.6%。其中,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他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领域。



进一步来看,我国在不同地区行业布局具有一定差异。中国对亚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以及采矿业;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金融业;对欧美的投资都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和采矿业。



3.3 挖掘外循环新增长点

在特朗普新一轮“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经贸秩序将迎来新的变化。中国在过去几年已经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做了新的布局。除了进一步加强与欧盟、日韩等发达经济的密切合作外,最重要的是在新的贸易秩序下挖掘外循环新增长点。

东盟和中东有望成为外循环的新动能。一方面,截至2024年,东盟10国总人口约6.9亿人,中东15国约4.0亿人,合计超过10亿人,超过中国人口的70%。东盟10国与中东15国合计GDP规模约9.0万亿美元,接近中国GDP的50%左右。



另一方面,据世界银行数据,2023年东盟10国人均GDP规模约5600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011年;城镇化率为52%,相当于中国的2012年;2021年东盟10国平均年龄为30.8岁,相当于中国的2003年。可见,东盟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消费升级阶段,对我国需求或有较大潜力。



过去几年,东盟和中东对中国依赖度已经在明显提升。截至2025年1季度,东盟10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上升至25%以上,来到历史新高。中东也是如此,截至2025年1月,中东15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上升至约20%,同样来到历史新高。





而且这样的需求更多是来自其自身的需求,并非转口。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是转口贸易吗?》中指出,无论从美国视角,还是东盟视角;无论从总量视角,还是从产品视角,我国借道东盟转口到美国都不明显。我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加强或更大程度上与其自身需求提升有关。我国与中东的关系更是如此。



总的来说,在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下,中国产业链不可避免的将受到干扰。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年早已做了贸易和投资的布局调整。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有望围绕欧盟、日韩、东盟以及中东等经济体形成新的经贸秩序。全球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也将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拓展产业链的广度与深度。

风险提示:贸易与地缘关系发生深层改变导致历史经验有效性不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晶科能源的年报里,藏着多少秘密... 前言读年报时,赶碳号不仅偏爱那些有趣的财务数据,还会努力去感受企业的温度和态度:一是观察企业自己怎么...
山东墨龙遭“清仓式”减持!智梦... 5月9日晚,山东墨龙(002490.SZ/00568.HK)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山东智梦控股有限公...
李佳琦,开始拥抱大爷大妈 李佳... 作者:刘婧汐 编辑:陈晓平 张伟贤“美衣美食美生活,就来爸妈的幸福家。”这是李佳琦新设定的直播口号,...
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13年“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5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韩勇因工...
最新公告!这家头部公募总经理变... 5月9日晚间,华泰柏瑞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因工作调整,韩勇不再担任总经理,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
两笔资金合计约4.7亿元被占用... 本报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5月9日,博纳影业发布公告称,于5月8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疆监管...
滚动更新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持续更新中……)21:30 美股开盘丨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科技七巨头整体上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道...
董监高薪酬与业绩波动引发投资者... 第一创业证券董监高的薪酬管理与业绩波动引发市场关注。5月7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就第一创业证...
心相印客服辱骂消费者?母公司恒... 5月9日晚,恒安国际(01044.HK)就旗下品牌“心相印”电商平台客服羞辱消费者“补偿您1000元...
沃旭能源因成本上升放弃英国海上... 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开发商沃旭能源(Ørsted)宣布,因成本上升和延期风险将中止北海...
东方红资管官宣:41岁原国信资... 千亿券商资管新任总经理落定。5月9日,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红资管”)公告称,原国...
天润乳业净利润陷历史新低,收购... 2024年净利润下降69.24%,2025年一季度亏损7330.36万元,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补偿老业主百万“封口”?李嘉诚... 财联社5月9日讯(记者 李洁)李嘉诚旗下企业在北京开发长达二十余年的住宅项目——御翠园,因其再度降价...
多个领域AI应用成长空间广阔 ... 近日AI领域再度迎来多重催化,不仅有国外科技巨头的最新财报验证AI商业化加速、算力投资延续高景气,国...
茅台股东大会倒计时!19万股东...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幸雯雯 图源:贵州茅台官微 “茅粉”一年一度的大型聚会要来了。5月9日上...
如何在医药行业复苏中“精准”布... 近期,医药板块迎来复苏行情,特别是在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带动下,多只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出现大幅反弹。
业绩垫底高比例佣金,万家基金陷...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各家基金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快新基金发行节奏...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为什么... 原创 刘博团队对等关税,到底对进出口产生了哪些影响?万众瞩目的4月的外贸数据,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
高潮迭起的上海楼市,有项目63... 这个外环内现房销售的楼盘遭遇的滑铁卢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