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流话题再次引起市场关注!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并宣布深化跨境监管合作等开放举措。
与此同时,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联合推出的“科企专线”于5月6日正式落地,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既“吸睛”又“吸金”。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定位、制度设计和上市要求等多方面看,香港仍是承接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场。“回流趋势若能延续,港股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科企专线”正式推出,意在吸引科技企业来港上市
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此外,联交所已经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指南》),以说明这两类公司在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时,将被联交所视为已满足《主板上市规则》第八A章所列的创新产业公司规定及外界认可规定。
据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介绍,“科企专线”是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供专门的指引,进一步协助它们更有效率地筹备上市。
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戴霖表示,证监会支持设立“科企专线”及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以巩固香港作为新兴及创新公司首选上市平台的地位。
富途安逸执行董事刘榕欣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科企专线”的推出标志着港股市场制度创新的重要一步,旨在优化上市流程及提升透明度,借此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企业融资枢纽的地位。
“特专科技企业(如AI、生物医药)普遍面临技术敏感及商业化不确定性的挑战。通过保密提交上市申请,企业能降低信息披露风险、避免核心数据过早暴露,有效解决企业实际痛点。”刘榕欣表示,此外,跨领域专家团队提供的预审服务预计可将企业上市筹备周期缩短20%-30%,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
新政有望带动科技板块估值修复,业内提醒投资者审慎决策
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既“吸睛”又“吸金”。从前者来看,一季度,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活力逐渐恢复,港交所完成15宗IPO,筹资186亿港元,位列全球交易所第五;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上涨20.74%,港股科技板块普遍上涨;从后者来看,年内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金额已超6000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刘榕欣也表示,“科企专线”政策公布后,港交所股价强劲上涨,反映市场对交易量增长的预期,并提振短期市场情绪。“从中长期来看,此举将增强港股流动性及优化行业结构,有望带动科技板块估值修复。2024年香港股市成交额已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额达1318亿元,较2023年的1050亿元上升25.5%。”
据其测算,若新规能促使每年新增20-30家科技企业上市,预计中长期日均成交额可达1500亿港元,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不过,刘榕欣也指出,我们需警惕IPO扩容可能带来的资金分流压力。“高估值且未盈利的科技企业集中上市或会加剧市场波动,投资者宜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审慎决策。”
梧桐研究院分析员岑智勇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政策对一些特专及生物科技公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对投资者而言,这些企业的部分信息不公开,可能会导致信息透明度有所降低,从而影响投资者的知情权。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在保护未上市初创公司的权益与确保投资者知情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概股回归再引关注 业内:港股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在进一步提升港股流动性的大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将目光聚焦于中概股的回归。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伴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市场对中概股的担忧再起。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本轮中概股退市风险短期内可控。
中国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在4月表示,“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有回流意向,务必让香港成为它们的首选上市地”,中概股回流亦有望为港股市场带来新交易增量。
5月7日,中概股回流话题再次引起市场关注。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进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稳步推进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包括维护企业在境外市场正当利益,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国联民生证券认为,从市场定位、制度设计和上市要求等多方面看,香港仍是承接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场。“回流趋势若能延续,港股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