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长期衰退:辜朝明的零利率不香吗? 辜鸿铭所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 辜朝明所说的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日本学者辜朝明提出的概念。

  去年辜朝明谈中国经济,直接与日本的沉没三十年挂一起了,他是《大衰退》的作者,资产负债表衰退正是《大衰退》的核心概念。

  怎么理解负债表的衰退?

  其实说的是债务无休止,不可避免的叠加。比如,我们房产抵押在银行贷款,假设是1000万,这借贷出来的1000万进入经营,如果利润表没问题,到期连本带息还了,将进入下一个周转,生产好还可以做扩表,加大供货额度;负债本身并不可怕,完全可以构成良性的负债增长驱动模式;经济也正是这样推动起来的,GDP越滚越大,债务也越滚越大。



  但是,产品突然卖不动了,资金回不了笼,降价处理还是亏损,如此叠加下去,利息还能勉强扛住,本金实际上已经无力偿还,这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恒大这样的企业,虽然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负债率已经高达180%,这样的企业又岂止是恒大?

  整体经济也存在着相同的隐患。

  中国自WTO之后,已经成为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向全球提供中国制造,虽然很强大,但是世界完全可以没有中国制造,印度与越南在逐渐替代中国;外需下降后,自然激活了内需不足的深层矛盾,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长期偏低,不是下个文件就能平衡;这是考验中国超大市场的内生力的时候了。



  最近所有专家都在“解释”一件事:一季度GDP增速实现了5.3%,超预期了。从而证明两件事,一件是数据是真的,没虚报;二是中国经济复苏了。数据一定是真的,复苏也一直在路上,这些本来不需要因为美国议论了什么,我们就拼命去证明什么;因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速度,GDP跑赢了计划目标,当然是光明,但是,既然产能过剩,年内最具标志性的指标是消费。

  消费不是在增长吗?形势不是很喜人吗?

  问题在速度,一、二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为同比增加了0.7%,好,因为2023年实现只有0.2%,非常弱;然而《报告》定的2024年目标为3%,还是差得远了,按这个速度,年底没有大通胀,实现目标当是小概率事件,这还是好吗?到了三月,又回落到了0.1%,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依然人山人海,但已经进入极简主义的穷游时代,消费降级了,这就是典型的通缩表现。



  整体经济也存在负债表衰退的压力。

  如果是个人或企业负债表衰退,无非是破产,如果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那就是大萧条,是金融危机。

  中国会出现长期的负债表衰退吗?

  要看房地产。

  房地产有多种隐患,首先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目前新楼盘一年半没有卖出去的面积高达6亿平方,相当于全年总销量的一半,开发商收不回来足够的资金,无法支付到期的借货利息及本金,就要借新还旧,虽然政策表示不分民企与国企,一视同仁支持流动性,但是利息在提高,销售在减少,负债在增加,开发商将进入负债表衰退期。



  企业、个人、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同一个命运体。

  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体,开发商破产了,地方财政拿不到土地出让金也要破产,于是,整体社会都将承受高负债,如果房地产不能回暖,债务叠加就是必然的,就将进入长期的负债表衰退。

  那么,中国会不会进入长期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就看房地产能不能触底回暖,并守住年度10-12亿平方销量的大底。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那就要找到负债与还债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年销售守住10-12亿销售面积的大底,价格不能大降,从去年底发行特别国债务看,2023年销量11亿多平方米,土地出让金约五万多亿,财政收入已经有了缺口,特别国债发行了一万亿是不用地方还的,等于在补地方财政事权大,财权小的不平衡。

  这就是去年建构起来的平衡点,超出这平衡点就是负债表衰退,最直接的应对,还就是辜朝明的建议:货款降到零利率。这个建议遭遇到了国内学者的痛斥,认为是个阴谋,毕竟零利率是对应着国内的企业与个人,谈不上多大的阴谋,重要的是,假定通胀必然发生,那么,零利率的确极具吸引力。

  拯救中国房地产,还有更妥善的方法吗?

  资金流动不起来:说明整个系统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