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成为年轻人的新围城 有人哭着逃离有人拼命挤入 挤破头进入银行的年轻人加速离开 银行为什么成了年轻人的围城

“你但凡在行里有人脉,想必不会留在柜台吧?”一句来自热播电视剧《城中之城》的台词让不少新入职银行的年轻人破防。柜员是绝大多数银行新人的必经之路。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年轻人因为受不了银行基层工作的苦,入职没多久就哭着离开了银行,“年轻人逃离银行”“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等相关话题近年来不时冲上热搜;另一边,各类银行的春招、秋招依然是应届毕业生眼里的“香饽饽”,大批海内外名校的毕业生使出浑身解数想拿到一张银行的OFFER。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银行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围城。

银行工作有哪些独有槽点?

大部分人想辞职,原因多是加班多、挣钱少、压力大、晋升无望。但多位已经从银行辞职的年轻人却表示,离开银行并不仅仅因为这些原因,因为你在其他行业工作也一定多多少少遇到这些问题。让他们最终“痛下决心”的其实是银行基层工作一些独有的槽点。

柜员工作内容琐碎重复

拥有985本科学历的李静(化名)在银行工作了两个月,还没过试用期,就果断辞职了。去年8月,大学毕业一年的李静参加某国有大行省会城市分行的社招,被录用。跟应届生一样,毫无银行工作经验的李静被分配到一家支行从基层干起。

李静从小活泼开朗、爱美爱打扮,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开始,她觉得最不爽的事情就是每天必须穿板正的行服,“家里的漂亮衣服都成了摆设。”等她结束培训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柜员后,才发现必须穿行服其实算不了什么。

“其实同事们人都挺好的,对我们新员工也都很照顾,但我就是很讨厌做这种不费脑子的工作,所有业务都是标准化流程,一板一眼,必须严格按规章操作,还有摄像头360度无死角监控,感觉这种工作真是毫无意义。”李静上柜十几天后就提出了辞职。

曾当过三年柜员的张丽(化名)则是因为因为柜员的工作强度大选择辞职。张丽所在的网点在老居民区,办理柜台业务的老年客户比较多。她每天早上7:00出门,坐40分钟公交到网点,先到自己工位做准备,然后开晨会。8:57正式开门营业,从那一刻起基本保持不喝水,不上洗手间的姿态,一直到下午一两点。所干的动作就是不停地举手,接待客户,埋头干活,送走客户,继续下一个。中午银行会轮流关闭一个柜台让柜员去吃饭,如果客户多的时候可能拖到15:00。柜员吃饭也像打仗,最多半小时就得搞定回来,然后继续重复那一套熟悉的动作。此外,还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新规章新产品,有时还要去支行周边的社区搞营销活动。张丽说,几乎每天都是8点才能下班回家,最早也得七点,而且基本上一周只休息一天,休息的那一天也累得哪都去不了,只想在家躺着。

被不讲理的客户骂到“怀疑人生”

多位从事过柜员工作的该银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腰椎疼痛、肾结石都是柜员的常见病。工作辛苦本身其实可以接受,因为年轻人都要接受锻炼,但他们最怕的就是碰上不讲理的客户,满肚子委屈必须强忍。

“我长这么大,父母都没对我说过重话,却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怀疑人生。”海归硕士小乐去年夏天入职一家银行,也是从柜员干起。有一天,一个客户到小乐的柜台打印一项个人业务的详单,因为客户自己描述不清,小乐打出的两张单据都不是客户想要的。于是这名客户在柜台外对小乐一顿咆哮,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脏话骂小乐浪费了她的时间。随后,两位主管过来了解情况,这名客户一边要求换人,一边对他们也谩骂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小乐在内的所有银行工作依然用正常语气与这位客户礼貌沟通,也在最短的时间帮这名客户办好业务。没想到客户回去后连打三个投诉电话说被他们三人的态度气得心脏病发,要求银行负责。

支行领导要求小乐给客户道歉。小乐认为自己没有错,宁愿辞职也不道歉。身边的同事都劝小乐,银行上班遇到这种人是常事,经历几次就习惯了。“可我凭什么习惯啊?”还在试用期的小乐就这样赌气离开了银行。

银行工作规矩多 罚款多

在某大行工作了几年,已从柜员转岗的陈琳(化名)去年也选择了从银行辞职。她觉得,银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太多,对员工的个人要求和约束太多,自己越来越难以接受。比如,出境旅游要申请审批;每半年要上交自己的征信报告和银行卡流水,即使是亲属之间大额转账,也要详细说明;每年至少家访一次,要找家人了解各方面情况,上次领导家访时向陈琳父母“投诉”她工作不太积极,没有闯劲,让父母数落了她好几天。

陈琳表示,她很理解金融行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对行业健康发展很有必要,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有些做法确实不能接受。

已经准备打辞职报告的柜员李珍(化名)也被银行的规章制度“搞怕了”,说自己整天“战战兢兢,就怕出错”。李珍说,柜员的差错不仅是长款短款这种最明显的账面错误,客户单据填的不规范、仪容仪表、礼貌问候不周都可能出错。只要是差错就要按规定处理,本来工资就不多,有时一个月就能罚好几百。

花高价参加培训 有人想方设法挤进银行工作

在不少年轻人果断逃离银行的同时,还有一大批更年轻的人正“削尖脑袋”想进银行。

目前正值“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多家银行已启动了春季校招,面向毕业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的境内外高校毕业生。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可看到大量交流银行网申、笔试和面试经验的帖子,还有不少应届生花高价找专业培训机构,以求成功入职银行。

北青报记者看到,在某专注银行招聘考试领域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上,针对银行笔试和面试的课程售价7980元,只针对笔试的报价5980元,只针对面试的报价3980元,该平台的一站式服务金卡会员价更是高达11800元,不仅包含笔试、面试的辅导,还包括简历精修、求职规划和行业技能方面的服务。据了解,为应聘银行花钱上课的毕业生多没有名校背景,双非本科学历比较多。

事实上,银行一直受到名校毕业生的青睐。去年11月,一份某国有大行北京分行秋招第二轮面试名单被曝光,其中16人毕业于清华,16人毕业于北大,3人毕业于复旦,还有一些来自剑桥大学、耶鲁大学、伦敦政经等国外名校的毕业生。

某985高校硕士王玲(化名)2021年以管培生身份入职一线城市某国有大行。王玲曾在支行网点工作了两年,先是当了半年柜员,后来又当了1年理财经理,去年转做了对公客户经理。去年10月,王玲曾经起过离职的念头,辞职信都写好了。因为当时她感觉自己回分行希望渺茫,对公客户经理营销指标复杂繁重,还经常有酒局聚餐,她很不适应。

在支行领导的劝说下,王玲又坚持了两个月,终于在今年年初等到机会,调到了分行的公司业务部。

“经历过那段时间网点的工作,我现在已经很知足了。”王玲说现在的工作内容自己很喜欢,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还能学到不少东西;除了每季度末最忙时要加班,平常六七点就能下班。“我不再那么焦虑了,中午还有时间去办公楼里的健身房运动,人都变美了。”

王玲建议,那些急于从银行离职的新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刚入职在基层肯定很辛苦,也会有不适应的地方,但银行系统庞大,岗位众多,未来发展空间也会很大。放眼社会,银行的收入还是不错的,王玲透露,她工作两年的时候,就有近20万元的存款。

“现在有多少工作可以像银行这样稳定、离家近呢?”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的小华是独生女,最近被家乡一家地方性银行录取,非常开心。小华知道自己的学历不占优势,考公考编也越来越卷,而银行工作性质稳定,收入较高,在家乡已经是很不错的工作。

面对围城该如何抉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分析指出,这种“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的现象可以称为“银行围城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银行正常的人员流动,包括银行人员的高就跳槽及由于优胜劣汰而淘汰的人员;二是银行员工的收入、社会地位、个人发展前景等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银行进入的门槛依然很高,人员进入难度大。

某国有大行北京一家支行的行长黄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所在的支行所有校招的毕业生,无论出于北大清华,还是来自普通院校,无论本科毕业还是有硕士学位,都必须从柜员做起。试用期内都只有最基本的岗位工资,转正后,就可以享受绩效奖金。客户经理等岗位的奖金主要看个人业绩,柜员拉存款等创收压力较小,绩效奖金主要跟支行当季效益挂钩。据他观察,也并非所有高学历的新人都急着转岗或调走。有一个著名高校硕士毕业的女生就干了很多年柜员,主要是因为柜员的KPI压力相对较小,她本人又喜欢稳定简单的工作内容和人际关系。

黄先生认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你之蜜糖他之砒霜”,同一个行业有人逃离有人进入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年轻人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最好先充分了解这个行业,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志向进行选择,不能全听外人的经验和看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业人才的频繁流动,更多地反映出金融体系的深化和新兴业态的崛起,而不是说明银行“不行了”。年轻人要对银行的工作先了解清楚,觉得可以接受再选择去银行工作。如果只是抱着找工作难先找一份再说的想法,或者没干多久发现不如意赶紧就走,其实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成本,也对银行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当然银行也应该反思,比如岗位描述是不是应该更具体些,对人才的培养或者岗位安排的计划也应该让应聘的年轻人充分了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