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报面面观|持续收窄,银行打响息差"保卫战" 银行业绩快报披露率下滑 银行净息差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成绩来之不易”,多位银行高管在2024年3月底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作为国内银行业的“领头羊”,国有大行的资产总额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44%。其中,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4.70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农行的资产总额为39.87万亿元,增长17.52%,资产规模超越建设银行。

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2023年的营业收入有升有降,不过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3.73%、1.79%;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42%;邮储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03%、0.31%。

在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39.93亿元,同比增长0.80%;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4%,至3326.53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3.56亿元、2319.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0%、2.38%。

利息收入依然是银行营业收入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年报显示,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正增长,其余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均有所下降。2023年,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65.45亿元,同比增长1.58%;邮储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18.03亿元,同比增长3.00%;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30%、4.11%、3.10%、3.39%。

而息差收窄话题,依然是银行高管们在业绩发布会上共同探讨的问题。

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有所下降,其中邮储银行的净息差继续保持在2.00%以上,其余五大行的净息差均不高于1.70%。

从行业情况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9%,首次低于1.70%,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的净息差降至1.62%。

信贷规模的增长可以抵消部分息差拖累,除交通银行外,五家国有大行的贷款总额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以农业银行为例,规模增长导致该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加636.68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818.0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银行的净息差为1.59%,下降16个基点,下降幅度在上市银行中相对较小。中国银行对此回应,主要原因是有:一方面,量价协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外币业务在中国银行的资产占比超过1/4,去年外币进入升息通道,(对息差)形成了正面支撑。

2023年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为1.61%,下降31个基点。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息差一般与利率变化相关,在利率上升通道里,各家银行的息差都会扩大;在利率下降通道里,息差都会降低。

在利率下降通道里,息差收窄是一个必然现象。同时,由于存款端的利率降幅远远低于贷款端,这也导致息差的加剧下行。

在息差的不断收窄、净利息收入下滑的情况下,中间收入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有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有所下降。年报显示,受市场环境变化及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2023年建设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7.5亿元,较上年减少3.39亿元,下降0.29%;农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00.93亿元,较上年减少11.89亿元,下降1.50%。

潇湘晨报记者李鑫智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