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出现5个新套路,不少人已上当,储户们存钱要注意了!看似稳妥的背后,其实也有陷阱。

我国居民普遍爱存钱,一有钱就存进银行成为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习惯,原因也非常简单,在储户心目中一是资金相对安全,二是还有一份稳定的利息收入。
如果手里有30万元,存进银行办理成三年期大额存单,存款利率能达到2.9%,到期可以获得利息26100元,这份利息收入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上班族大半年的工资收入了。
也就是说储户选择合适的存款产品就可以有稳稳的利息收益,但是问题就出现在储户有可能选择不了合适的产品。在有的银行里个别工作人员却并不愿意按照储户的意愿来办理业务,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或者银行其他业务目标来忽悠储户,因此有这“5个新套路”出现,不少人都已中招了。

套路一,把预期利率当成实际收益,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银行的利率公示栏里,有的产品写着明确期限,但是收益率却写的是预期,预期利率一般都是高于市场同期利率的,比如三年期预期利率2.25%-3.85%,有的人就会错误地理解为最终收益率可以达到3.85%,实际上最终利率都是达不到最高水平的。
套路二,为了收益而盲目选择存期,银行存款的利率一般都是期限越久利率越高,比如一年期的利率为1.8%,三年期则可以达到2.25%,利率提高的同时,期限也更久了,如果短期资金选择了长期存款,那么中途用钱就会被提前动支,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率就会变成活期利率,最后就会使得批发,不但拿不到高利率,反而会降低很多。

套路三,存款产品变成其他理财类,理财类产品跟存款之间是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资金安全程度有差别,存款是保本保息的,理财则是盈亏自负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上当,其实就是被表面的收益率给蒙蔽了双眼,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存款高很多,比如三年期定存利率仅有2.5%左右,但是理财产品三年期预期收益率有4%左右,而很多储户看到收益率的差距就会误认为理财产品更好,其实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看着很好的收益率,最后有可能连本金都亏掉,所以购买理财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套路四、存款变保险,银行里不光有存款产品,其实还有其他多种产品,比如银行代售的保险产品,而这种产品的销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想要存钱的人误导而购买的,储户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存单就变成保单了,保险产品虽然也相对安全,但是一般期限都较长,所以一定要善于分辨产品属性。
套路五,勾选自动转存利息可能会受到影响,所谓自动转存业务,也就是储户在存钱的时候选择了这笔钱到期以后自动转成跟原先同期的定存产品,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将储户资金在本行锁定更长时间,就会推荐候选这个业务,这样选择从表面看起来储户会更方便,而对于银行来说等于又拉了一笔存款。

其实对于储户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资金到期以后自动转存就少了选择性,假如其他银行存款利率更高,或者资金用途周期发生变化,都需要将资金重新规划才能获得最大利益,而自动转存就显得不合适了,如果之前是三年期,到期又自动转存了三年期,但是恰好又在第四年用钱,那么中途支取利率就按活期计算,后面转存的一年等于白存了,所以储户在存钱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足够多的选择空间才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储户在办理银行存款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建议并不完全是为储户考虑,可能还有套路在里面,以上五个新套路就是例子,不少人都中了招,所以储户们存钱还是要注意避免的。